網紅打卡點—塘口鎮祖宅村旅遊廁所
塘口鎮,祖宅村,池塘邊,榕樹旁。
一座橙紅磚瓦堆砌的圓弧形外牆,
與高大繁茂的芒果樹相偎相生。
這就是塘口鎮祖宅村旅遊廁所,
這 不 隻 是 個 廁 所。

這座廁所有地域記憶與新生建築的時空對話,祖宅旅遊廁所的前身,也是一處廁所,原屬文園——一座具有百年曆史的老住宅。選擇在舊址上重建,一方麵是延續場所文脈,一方麵也是為了讓村民更能接受。

文園牌樓文園的牌樓,上麵寫著:
“文好六朝家鄰煙水,園方五畝樹種菩提”。
旅遊廁所內有一棵高大葳蕤的老芒果樹,據說與文園同歲,看盡百年曆史浮沉,見證了幾代祖宅村民童年記憶的它,得到了設計師的特別眷顧,得以與新廁所共同開創“新紀元”,曆史記憶變成了新的景觀。

這個廁所,更是一個公共藝術裝置。原廁所的舊址位於居民區的中心位置,毗鄰居民住宅房屋,於是設計團隊決定,弱化廁所功能,更好體現建築的公共性,把廁所做成一個公共建築。

建築師通過“磚牆”的巧妙運用,讓整個建築外觀看起來如同一個公共藝術裝置,配合周圍的景觀,劃分出來的公共區域,成為附近村民日常聚會聊天的場所。通過這個方法,扭轉人們對於一般公廁的印象。

將公廁與可供當地居民休息娛樂的大台階公共設施結合起來,將公廁隱藏於大台階觀景平台之下,削弱其對自然環境的不利影響,將公廁打造成一個既有公共服務功能,又有休息娛樂功能的基礎設施。
這個廁所體現了鄉建新概念:舊物新用,環保循環三清拆舊建築材料。在新農村建設中就地取材,既環保又降低造價。建築師將舊磚瓦按照外觀顏色進行分類,洗刷幹淨,用不同方式的構成組合,再將它們放置於“籠子”裏,建造出祖宅村廁所獨一無二的外牆,做出鄉村文化景觀。於是,氨水埕變成了景觀小品。新建築與舊材料結合,產生新與舊,現代與過去的記憶對話。舊材料的改造運用在新建築中,潛移默化地向村民傳達著一個理念:「變廢為寶,減少垃圾的製造。」如今也開始有村民跟著學了起來,用家裏地舊材料改造起自家的庭院。

上廁所也是看展覽廁所的正門外牆和入口處,還設置了一個小型展覽。懸掛的圖片和文字講述了建築背後的設計理念和曆史故事。現在就算是排隊等廁所也能順便精神升華一下了。
匠心細節,無處不在。
廁所也有自己的專屬VI。
這個廁所融入當地社群祖宅村新廁所建成後,似乎真的實現了它“不隻是個廁所”的諾言。如今,這裏已經成為一個小有名氣的遊客打卡點和寫生基地。
PS:開平景觀廁所——塘口鎮祖宅旅遊廁所
榮獲2020年度世界景觀建築獎(WLA)
最佳小建築(Built Small組別)